据报道,2025 年 7 月 10 日,美菲在克拉克空军基地启动 “雷霆对抗 2025” 第二阶段演习,美军 F-35A 首次进驻菲律宾本土。
南海(资料图)
美菲 “肩并肩” 军演投入 1.6 万兵力,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 6 国部队参与其中。演习中,美军 “海军陆战队陆基反舰系统” 与 “堤丰” 中导系统协同演练,构建起多层次陆基火力网。这种配置直指南海关键水道控制权,将 “以陆制海” 战术从概念转化为实际作战流程。巴拉望岛成为美军武器部署的核心支点。“海马斯” 高机动火箭系统经 C-130J 空运、海路转运及丛林机动,最终部署于此。该系统可发射射程超 300 公里的战术导弹,与巴丹群岛的反舰导弹系统形成呼应,形成对南海航道的模拟封锁态势。
美军在菲律宾的基地网络加速成型。卡米洛・奥西亚斯海军基地进驻 P-8A 反潜机和 MQ-4C 无人机,距南沙群岛仅 220 公里。包蒂斯塔空军基地跑道延长工程启动,目标是适配 F-35B 起降并部署 “堤丰” 系统。伦比亚机场正在建设的雷达站,探测范围可达 500 公里。美国通过军事存在强化地区主导权。“雷霆对抗 2025” 引入日本、澳大利亚作为观察员,构建起以美菲为核心的军事协作框架。在菲律宾的基地群使美军对南海监控覆盖率从 45% 提升至 78%,显著增强对解放军行动的实时感知能力。
南海(资料图)
菲律宾政府试图借外部力量巩固自身地位。马科斯政府支持率因基地问题跌至 39%,却仍坚持扩大与美军合作。其算盘在于将美国军事存在转化为谈判筹码,为南海主张增加重量。这种策略导致菲参议院出现 “主权审查动议”,暴露国内对主权让渡的强烈担忧。双方合作存在深层裂痕。美军在桑莱基地违规控制超协议 53 公顷土地,遭菲方调查。菲方要求转移巴拉望基地半数驻军,被美方拒绝。这种矛盾折射出军事同盟表象下的利益博弈,菲律宾试图在大国之间保持回旋空间,美国则坚持最大化军事存在。
南海军事化进程持续加速。美军在苏比克湾预置 3000 吨炮弹,相当于美国本土库存的 15%。这些弹药可通过快速转运机制投送台海方向,使地区热点问题形成联动效应。澳大利亚智库指出,美菲军演已将南海与台海局势纳入同一作战演练框架。东盟中心地位面临挑战。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指出,菲律宾引入域外力量的做法,实质是对东盟主导的地区安全架构的破坏。《南海各方行为准则》磋商因此受阻,原本形成的合作氛围被对抗情绪取代。
航道安全与经济活动受波及。卡米洛・奥西亚斯基地覆盖南海 80% 国际航道,其军事化运作直接影响商船航线安全评估。区域渔业合作因局势紧张陷入停滞,部分传统渔场面临开发中断风险,沿岸国家经济利益受损。外交层面,中方明确驳斥非法仲裁。王毅外长指出,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 “南海仲裁案” 违背国际法准则,所谓裁决错误认定太平岛性质,实质是冲击国际海洋法治。中方立场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理解与支持,成为维护地区稳定的关键力量。
南海(资料图)
军事反制形成体系化能力。解放军在鲎藤礁常态化值守,距美基地仅 19 海里。渚碧礁雷达站升级后,覆盖菲律宾西海岸 70% 空域。美军 P-8A 侦察机在 6 月 12 日的行动中,超三分之一时间处于被锁定状态,反映出中方对空中目标的持续监控能力。远程打击能力构成有效威慑。中国公开的远程火箭炮精准打击画面,展示出对点目标的 “点名” 式摧毁能力。这套系统结合天基雷达与无人侦察机网络,可对 “海马斯” 等机动目标实施实时定位与打击,形成闭环作战链条。
美菲军事协作存在误判隐患。“雷霆对抗 2025” 中的击沉靶船演练、联合巡逻等科目,与日常维权行动的界限日益模糊。一旦发生意外碰撞或火力误射,极易引发危机升级。菲律宾陷入战略两难。允许美军使用 9 处军事基地,使该国成为潜在冲突前沿。前总统杜特尔特联合 23 名议员发起的 “主权审查动议”,反映出民众对被卷入大国冲突的深切担忧。这种国内分裂可能引发政治危机,削弱政府决策合法性。
美国战略资源面临分散压力。在欧洲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,印太地区的军事投入加剧其全球部署困境。菲律宾基地的维持成本、武器系统的分散配置,反而可能降低美军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效率。南海局势正进入新的敏感期。美菲的军事动作正在改变地区力量平衡,中方的反制措施则形成有效制衡。这场暗战的走向,不仅取决于军事部署的进退,更将考验各方在战略克制与利益诉求之间的平衡能力。
证券配资开户,配资专业股票配资网站,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